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草编

网络图片

徜徉在江南古镇街头,与草编艺人不期而遇,一片片青白相间的棕榈叶,在年轻姑娘的巧手编织下,三五分钟便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蚂蚱、螳螂、蜻蜓、青蛙、青虾、恐龙、蝗虫,造型逼真,充满民间乡土气息,售价不贵,5至20元不等,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眼球。

网络图片

采用树叶、草叶编制物品,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它纹理清晰,门类繁多,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从年发现的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看,草编物品早在年之前就已存在。草编按用料的不同统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梭草编、稻草编、麻编、棕榈叶编等等。其中以麦秸草、玉米皮、蒲草、棕榈叶编最为普遍。制作工具很简单,剪刀、锥子、大号缝衣针。

网络图片

随手拿起一只蚂蚱仔细观看,栩栩如生。征得姑娘的同意,端起相机记录下这不可小觑的“雕虫小技”。其一,选材。取一片棕叶,沿叶脉撕开,叶尖处留七八厘米,两半叶片对等。其二,编织头和胸部。将叶脉折向叶尖处,对折约五厘米,用来编蚂蚱的头部和胸部。其三,编躯干和尾部。以棕叶两侧任意一股绕过对折的叶脉,再折向里,从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将相对的另一侧的一股棕叶也绕过中间对折的叶脉,再向外折,从所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编两扣后,加上对折的一片棕叶,用来编织蚂蚱的后大腿。两侧两股棕叶对称交替编织八至十扣后拉紧,蚂蚱的躯干和尾部就编制完成了。其四,编触角。将剩下两遍的两股棕叶各分为三股,将面前靠近头部的两股从叶脉对折形成的孔中穿上去,再拉紧叶脉,触角就编好了。其五,编前腿。将剩下的四股棕叶,系一道对角系,分别打上结,剪去多余部分,便是蚂蚱的四条腿。其六,编整后腿。将蚂蚱腹部的两条棕叶分别打结,同时剪去过长的部分,蚂蚱的后大腿就编制好了。其七,制作提系。用锥子在蚂蚱胸部由下向上穿个洞,将叶子由下向上穿过蚂蚱胸部,再把叶子拉出来,拉紧,当作蚂蚱的提系。最后,用大拇指按住蚂蚱的胸腹部向下压一下,蚂蚱看起来更加逼真,再用水彩笔点上蚂蚱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便呈现在眼前。

网络图片

姑娘说,她十几岁就开始向父亲学草编,时常编些蚂蚱、螳螂上街卖,补贴家用。如今,随着传统工艺渐行渐远,她成了远近闻名的草编艺人,各类艺术展览会不时邀请她到现场展销和表演,她在现场编制蚂蚱、螳螂、蜻蜓、青蛙及其他小动物,备受小朋友青睐,购买草编工艺品的顾客常常排起长队。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她常常趴在电视机前看动物世界、动画片,从中激发创作灵感,如今她两分钟就能编制成一只蚂蚱,十分钟就可以编制一只恐龙、孔雀、凤凰,她的草编工艺品在网上卖得挺火,让“雕虫小技”走向全国,冲出国门,将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世界各地,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btl/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