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鬼斧神工的针尖艺术,尽是东方瑰宝
在中华大地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或扎根乡土或大隐于市,他们凭手艺立世,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们称之为手艺人。时代的浪潮中,他们或执着于不变的技艺相承,勇敢的开拓创新,十指灵动间,无不散发着中华文明的气息。 刺绣、苏绣、革丝、宋锦、云锦、天鹅绒、丝毯、丝绢画等,都是与丝绸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久经不衰,永垂不朽。 宋锦,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钱小萍为宋锦唯一国家级传承人。宋锦色泽艳丽、图案精致,素有“锦绣之冠”的美称。在制作工艺上,主要应用了彩抛换色的独特工艺,传统称“活色”工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和织物厚度的情况下,能使织物表面色彩丰富而多变,且艳而不俗,古朴高雅。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锦。 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苏绣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风格,以针作画,巧夺天工。其线色多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深到浅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需要多达一二百种颜色,极为精美。近年来,苏绣在收藏界的价格也一路攀升。 雕花天鹅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鹅绒是中国最传统织物之一,它是用手工将细钢丝织入真丝形成圈圈,根据需要将文字或图案移至织物上,用刀将其细细雕琢,所雕之处圈圈断开直立抽去钢丝显现出绒状文字或图案,未雕处则呈圈状,整个画面手感细腻且丰满,雍容华贵,色光文雅,质感极佳。明清两代至为鼎盛。 缂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又称作“刻丝”,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历代为皇家御用织品。迄今为止,仍只能采用纯手工织造,采用独特的“通经断纬”手法织造,工艺极其精细复杂,技艺娴熟大师一日也只能织造3—5厘米。作品正反两面如一,在图案与素地接处,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镂刻而成,画面文雅、古朴,极具赏玩、收藏价值。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制造一副作品的话需要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耗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云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是为云锦。历朝历代皆为皇家御用贡品和赏赐礼品,用料考究,常以金线、银线、孔雀羽等来织造。传承至今的云锦织造工艺成为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活化石,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织锦史上的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绣花针在不同介质上描绘出各种惊艳的作品,这是几千年流传的技艺。回忆似绸相思如绣,每一针落下,都将光阴凝固在绸缎上,每一针带起,都藏着对历史的情感,却又安安静静,获得灵魂的适意。这就是刺绣文化的魅力,也正是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的不竭动力,技艺、文化、精神,保护与传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btl/6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趣味折纸玩出花样手工小组第四节妙手
- 下一篇文章: 傣族园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