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剪纸,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是过年时贴在窗户上红彤彤的剪纸,好像一贴上剪纸,年味就起来了。但是傣族的剪纸与其他地方的剪纸不同。

从历史上来说,傣族剪纸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的傣族地区,是德宏傣族群众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因所使用的工具是剪刀或刻刀,故德宏傣族剪纸也称为“剪画或刻纸”。受到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全民信仰佛教的局面。傣族人民崇拜的自然物质与自己民族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必须祭拜、祈求保佑。而纸能通灵,他们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于剪纸物象的表达,祈求神灵的恩赐。

从颜色上来说,中原地区的剪纸大多为红色,其他颜色极为少见。中原地区认为红色能够镇宅祈福,所以剪纸常在喜庆节日时出现。但是傣族剪纸颜色多样,白色、红色、绿色等都会出现。在喜庆节日时用红、黄、蓝、绿、金等颜色的彩纸剪纸,丧事和在供寨头神“吕贺芒”与领兵神的小庙里则全部使用白色剪纸。

从材质上来说,傣族剪纸不仅剪纸还剪布、剪金属。金属剪的运用比较广泛,不但被大量地用于各式赕佛品的制作,同时也作为一种傣族特色装饰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殿宇宫观等建筑之中。如今,傣族剪纸还发展出了新型的剪纸材料,如电光纸和薄铝皮,由匠人按照设计好的图案描绘在薄铝皮上,再通过錾刻、锻打等制作工艺,将平淡无奇的材料变成了供奉用的莲花灯、佛伞、佛幡等祭祀用品,由此,这些艺术作品看起来更加精致华丽。而每遇泼水节、狂欢节等重要盛会和重要的佛教节日时,剪纸被更是被广泛地用于装饰上。

从题材上来说,傣族特有的地方文化决定了题材自带的独特性。在植物纹上,菩提花、菩提树最为常见。傣族人民信奉南传佛教,有着较高的宗教虔诚,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风俗习惯都和佛教有关,剪纸也是佛教思想的重要体现方式。菩提树被誉为傣族的“佛树”,代表神圣、吉祥和高尚。在动物纹上,孔雀和大象十分常见。傣族人喜爱孔雀,把孔雀当作吉祥鸟,很多傣族姑娘会跳孔雀舞,因此傣族剪纸中有很多孔雀的图案,来寓意智慧和美丽。在人物纹上面出现的概率则会低一些,傣族信奉佛教,因此傣族剪纸中的人物大多与佛教有关,包括菩萨、天神、僧侣等,用来反映佛教的日常生活,或者讲述一个故事。

内容形式纷呈各异的傣族剪纸,给人一种亲切的、愉悦的、生活化的感受,它所传达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还有自己民族的信仰。在小小的纸上世界,方寸空间,包罗万象,在表现着各种民俗、宗教、生活故事的背后,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间世界。傣族剪纸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之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芒市傣族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年8月,包括芒市傣族剪纸在内的22种中国剪纸联合申遗成功,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xr/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