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

高三早读材料(19)

一、阅读任务

1.《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2.《步步高》文学文化常识

3.(1)潇洒与沉重——《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感怀与慨叹——《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 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理想与自由——《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 篇,庄子用超常的想像力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的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4)亲情与事业——《陈情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5)等待,是我们和时间的一场博弈。我们凭借着智慧和耐力,与未来做一个交换。等待的不可知性,是一份考验,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向希望,或者失望。

安娜?卡列尼娜呼喊着,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于是,她在等待当中燃烧了自己。长亭外,古道边,问君此去几时还,这是英子和她的同学们在伤感的歌声中等待成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五十岁的孟郊写下的诗句,也恰恰在那一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等来了和她母亲的团圆。

除非到达终点,没有人能够评价等待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为选择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等待仿佛是生命当中的一个常态,我们经常会等一个电话,等一趟地铁,等着新年的愿望能够实现,等着跟相爱的人久别重逢。

时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等待的结果才会显得更加珍贵。当然也会有一些等待是在和幻灭苦苦做着抗争,经过漫长的等待,用时间等来光明。

二、练习题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________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________

(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________

(6)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8)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________

(1)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________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3)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________

(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________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________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________

(7)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________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________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也”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吾①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②所钦。以其③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④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⑤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⑥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①②③

④⑤⑥

2.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也”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师道之不传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②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③也。”“汝之言,金玉④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⑤也!”

①②③

④⑤

高三早读材料(20)

一、阅读任务

1.《醉翁亭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

2.《步步高》文学文化常识

3.烟雨轻敲乡间瓦

杨崇演

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

  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觅它的形影踪迹。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签。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糯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送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为大半生劳碌的杰作庆功。

  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一片一片瓦斜躺在屋顶,定格下来,像极了秋收时节农人在田间地头躺着休憩的姿势。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哪片在上,哪片在下,从不过问;谁枕着谁,谁搭着谁,任凭瓦匠瓦,凸起来和凹下去的瓦,紧紧相扣,团结在炊烟缓缓上升的乡村,构成了烟雨江南独特的风景线。

  幼时,最喜欢瓦上烟了——细细的,一丝一丝,一缕一缕,一圈一圈,斜风拂过,袅袅然,如梦如幻的烟影便薄薄地覆盖在村庄之上,缠裹着村庄的细草和大树。

  瓦上还有什么风景呢?瓦上草,一看便知是鸟儿们的得意之作;梧桐的落叶,上演一段缠绵的“化蝶”;晒晾的鱼鲞,飘出一股股腥然的海味儿;对了,还有鸟——麻雀,鸽子,喜鹊,燕子……瓦,是它们的栖息之地——闲然散步,密谈恋爱,卿卿我我,物人和谐两相忘。

  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大人拎来一两只水桶盛雨,盛来的雨水拖地、洗菜、洗衣服。但听得 一颗雨珠从瓦当之上“滴嗒——”一声滴进水桶,太阳出来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呼朋引伴地踢瓦、打水漂去了。

  踢瓦者,跳格子或跳房子,一块瓦片足矣,女孩比较拿手,跳起来轻盈如燕,很美很可爱的模样;打水漂者,齐聚水塘边,男孩子的强项,孜孜然,看谁打得远,赛谁打的水漂数多。一片瓦在飞,飞出一串串涟漪,串缀起欢乐的童年。

  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年深日久,该揭瓦了。架好梯子,请来的瓦匠爬上屋顶,东边的瓦质疏松了整整,西边的瓦沟有落叶了捡捡,屋角的瓦缝有土了清清。雨再来,没有任何破绽可寻——这,就是瓦的力量,是家最坚实的最温暖的保护伞。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全在此了。

  晨光夕月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农人荷锄肩犁戴笠的身影。晚归的瓦屋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逸——男人咂嘴抿着温热的米酒,女人低头纳着鞋底,一针一针地拉扯着麻线,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一下。生活的厚实,可亲,永记心间。

  天上的雪,该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吧!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翌日大早,惊喜于瓦与雪的黑白简约,赞叹于大红对联的明媚娟秀。

当下,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二、练习题

(1)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过秦论》)________

(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________

(3)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________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________

(5)延伫乎吾将反(《离骚》)________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________

(2)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________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________

(4)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________

(6)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________

(7)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________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②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吾乡之美已闻⑤于四方。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非吾杜撰耳。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王)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

高三早读材料(19)答案

(1)名词,人质 (2)名词,通“贽”,信物 (3)名词,底子,质地 (4)名词,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5)副词,正,刚刚 (6)名词,资质,禀赋 (7)动词,质问,质疑 (8)名词,本质,品质

(1)动词,推辞,谢绝 (2)动词,道歉,认错 (3)动词,辞别 (4)动词,辞别 (5)动词,感谢 (6)动词,劝告,告诉(7)动词,问 (8)动词,谢罪

1.①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②表示被动;③“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④“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⑤“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⑥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2.①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②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③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④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⑤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高三早读材料(20)答案

(1)动词,延长,延续 (2)动词,蔓延,扩展 (3)动词,引进,迎击 (4)动词,邀请 (5)副词,久久

(1)副词,必定,当然 (2)动词,相会,见面 (3)动词,聚会 (4)动词,会盟 (5)动词,领会 (6)副词,正好,恰巧(7)名词,节奏

1.①助词,动词词头;②介词,表示对象,对于;③介词,到;④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介词,表示被动,被;⑥介词,表示方位,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对,向;⑧同现代汉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⑨介词,在。

2.(1)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

参考译文

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hd/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