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210/6858103.html

1.孙傅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條[tiáo]为尚书,傅为(之)言天下事,劝其亟(立即,尽快)有所更(变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采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入朝进贡)。使者所过,调夫(征调民夫)治舟,骚然(骚乱)烦费(耗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认为)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责(责备)之过(过分)矣,翰亦罢去(被罢官离职)。(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2.来护儿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记事)而孤。养于世母(伯母)吴氏。吴氏提携(照顾,扶持)鞠养(抚养),甚有慈讯(慈母般的教诲),幼而卓荦[luò]( ),初读《诗》,舍(放下)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一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钦佩)其志。及长,雄略(雄才大略)秀出(美好特出,超群),志气(志向气量)英远。会(适逢)周师定(平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战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慷慨激昂)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补充:

①提携:拿着,携带。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②会:一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3.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中)进士甲科,知(任职,掌管)会稽县。民田(于)镜湖旁,每(常常)患(担心)湖溢。公亮立斗门(灌溉渠系中的配水渠首部位斗渠时的进水口门。古代堤、堰上所设的放水闸门或横截河渠运河,用来壅高水位的闸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才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使者)亡(丢失)囊中物,移书(发送公文)诘[jié](诘查)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从之者廋[sōu](隐藏)耳。索(搜查)之果然公亮明练(熟悉)文法(文章的书写法规),更践(任职)久,习知(熟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常常)咨访(咨询访问)焉(他)。(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4.陈登云

会(适逢)廷臣方争建储(立储,确立皇太子)。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因为)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止)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异常的自然灾害)抗疏(皇帝上书直言),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觊觎)储贰(储副,太子)且广结(广泛交结)术士之流,曩[nǎng](从前,以往)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名顶替),承宪妻每扬言(对外宣扬)事由己发(揭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①指朝廷大臣②束朝服的大带③曾任朝官而退居乡间的绅士)。不但惠安遭其虐焰(残暴的气焰),即(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在位)久长,自(自然,当然)由(由于)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5.乞不用赃吏

臣闻廉者,民之表(表率)也;贪者,民之贼(盗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广布),官吏至众,而赃污(受贿贪污)擿[tī]发(揭发),无日无之。洎(等到)具案(案件)来上,或(有人)横贷(逾分宽恕)以全(保全)其生,或推恩(帝王对臣属推广封赠,以示恩典)以除其衅(罪过)。虽(即使)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贪鄙)之徒,殊无忌惮。昔两汉以(因为)赃私(贪赃徇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shěn](况且)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劝勉),贪夫知所惧矣。(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臣听说:廉吏,是民众的表率;而贪官,则是民众的盗贼。当今天下郡县广布,官吏众多,每天都有官员贪赃枉法的事被揭发出来。等到案件上报官府,自然有人有本事掩盖事实的真相以获得宽刑免罪,因此而保住了性命。另有些人则因获得皇上的恩典而得以减免罪刑。即使律令禁严,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对贪鄙的官员,不会有丝毫的畏惧。从前两汉时代,那些因贪污而犯罪的官吏,子子孙孙都是严禁作官的,何况是罪官本人?……这样一来,既劝奖了廉吏,也警示了贪官。

6.颜氏家训?勉学篇

夫所以(……的原因)读书学问,本欲开(使……开阔)心明(使……明亮)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奉养父母)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探知父母的意旨)承颜(顺受父母的脸色),怡声(说话声音和悦)下气(呼吸不出声,表示极其恭顺,即所谓“大气也不敢出”),不惮劬[qú]劳(劳苦),以致甘膜,惕然(惶恐的样子)惭惧(羞愧恐惧),起而行之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行。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hd/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