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翔

共字,大约需要10分钟阅读完毕

年9月27日,热播职场剧《平凡的荣耀》收官。该剧将镜头对准金融行业,讲述当代投资职场人的酸甜苦辣。无论是企业实地考察、项目评估、投资落地的过程,还是一个个贴近现实的投资案例和风投人的实际工作状态,都为观众塑造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风投圈。现实中的“金牌投资人”是怎样的?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投资逻辑和标准?1兴趣导向深耕易耨32岁,经历了年少清华的岁月,也经历过人生的跌宕沉浮后,许翔正式迈进了金融圈的大门。年,许翔调动到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做起了风投,之后他又在熟人的引荐下进入深创投,担任执行总经理和西南大区负责人,并一直工作到了现在,成为了真正的风投人。然而,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进入清华的自己,本硕攻读着物理电子和管理学的自己,那个在清华的学生组织中活跃的自己能迈进风投的领域。迄今为止,他已经募集并管理各地创业投资基金30亿元,以难以衡量的数字搭起了工科与金融的桥梁。许翔的成功不是一夜换来的。在清华读书期间,他就十分热衷于参加校级组织活动:“当时加入了合唱队当了队长,后来还做了艺术团的团长,管理四百多人。之后转到校团委,做了一届文化部副部长。”除此之外,热爱运动的他在闲暇时间也常在各类运动社团中活跃。▲许翔的大学时光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人脉,亦或者说预备精英们已经来到了他的聚宝盆中。“我之前投资了一个很成功的项目,就是我的大学同学做的研究,我们帮他上市,估值翻了好多倍。”他回忆道。“一个人 的幸运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自己的爱好方面进行深耕。”许翔很喜欢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且判断国家未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他在本科时就规划好要去经管学院读硕士,想要系统地学习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毕业后,许翔先是进入中粮工作,主要管理生产和新产品的研发项目。读书期间收获的人际关系,硕士期间学习的系统管理知识再加上工作时期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这些都成为了许翔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工作的资本;而在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方面的长期深耕,也为他后来在判断和管理投资项目方面奠定了基础。“投资快且准,这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本质是我们这个行业长期以来的深入认知和研究。”许翔解释道。2“等风来的人”

“风口论”常被用来解释市场中一个个商业神话背后爆发的逻辑,对于从朝天门棒棒起家到现在公司年入50亿的邓洪九来说,他的确是那个“追风口的人”,但是在风投人许翔的投资逻辑里,他只是一个“等风来的人”。

年,邓洪九的公司正准备转型为有限股份制,这一契机下,作为深创投在西南大区的投资负责人,许翔接触并了解到了邓洪九过去的创业经历与故事。

许翔向记者介绍,邓洪九在17岁的时候为了谋生走出乡村,来到朝天门开始在码头当力哥。可他一开始就与别的棒棒军不同,其他人靠给别人干活挣工钱,他却是加入小贩行列,上街挑担卖水果。在码头卖水果竞争激烈,邓洪九发现朝天门一带的水果零售价格普遍偏高,而自己老家水果的价钱比这要便宜得多。他一咬牙,决定把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从长寿进了两吨水果,结果两天就卖完,赚了多元,这比他过去一个月的进账还多。在察觉到批发比零售赚钱来得快后,邓洪九开始做起了基地直采、批发的生意。

▲艰苦、劳累,靠一支棒棒谋生的人“他是一个很敏锐很会察言观色的人。”首次见面会谈过后,许翔就已经感知到了这个人身上蕴含的潜力。在被问及选择投资邓洪九的逻辑时,许翔并没有主动谈到当时的一些投资风口,甚至压根没把风口作为影响投资的条件,而只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hd/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