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每次读到刘兰芝如泣如诉的自白,心中也常常感伤不已。人生的无奈、悲苦,总会降临到某些无辜的人头上,悲哀、绝望乃至因此而义无反顾去死大有人在,以死反抗,以死守护尊严。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在庐江地区,刘兰芝无疑是一位好女子,美丽、善良、勤劳、明书、知礼。生活总是出人意外,就是这样一位好媳妇,却是不被婆婆待见,非要把她赶出家门,婆婆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也是在整个长诗里刘兰芝婆婆提到的 理由。喜欢一个人,可以有千个理由,不喜欢一个人,只需要一个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

至于有人说,刘兰芝被“驱遣”是因为不能生儿子,这个理由恐怕不可靠。焦仲卿的母亲说了吗?没有啊!

再说,刘兰芝和焦仲卿也才成亲 年,刘兰芝也不过刚二十出头,一个青春少妇,谁也不能断定刘兰芝就不能生儿育女吧。

读《孔雀东南飞》知道,事实上,焦仲卿和刘兰芝虽然恩爱,但夫妻聚少离多,“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焦仲卿在官府当小差,职务不高,但非常敬业,所以刘兰芝说他“守节情不移”。

而刘兰芝日日夜夜给焦家操持家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在焦家,刘兰芝的生活非常不如意,不愉悦,丈夫焦仲卿也不能经常回家,夫妻之间,也可能少有鱼水之欢。

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刘兰芝婆婆焦母那里找原因。在焦家,婆媳关系,其实不是一团乱麻,很明显,焦母不喜欢刘兰芝,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兰芝尽管美丽,善良,知书,识礼,带来的嫁妆也非常丰厚,但兰芝个性的坚韧、刚强是焦母大不喜欢的,她对这个儿媳妇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非常忿忿不已。所以,当儿子焦仲卿为妻子求情时,焦母吼道,“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那么,焦母深沉的心理因素可能就是对刘兰芝爱情的嫉妒,是老年女性对年轻美丽女性的嫉妒。焦母觉得,刘兰芝这个漂亮女人要与她争夺对焦仲卿的拥有权。这个家庭里,焦父可能早就不在了,焦母把儿子抚养大,也似乎有了一种不太正常的心理,那就是儿子是自己的,不是另一个外来女人的。刘兰芝嫁给焦仲卿,儿子似乎要失去了,被另一个女人拥有了,焦母有夺回来儿子的深层隐秘心理。南宋大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相亲相爱,陆游母亲不就不喜欢唐婉吗,陆唐之间的爱情悲剧,就是焦刘爱情悲剧的佐证。

有人说,那不是焦母准备还要为焦仲卿再娶一个媳妇吗?“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是啊,我儿子总得有媳妇吧,但我老奶奶就是讨厌这个叫刘兰芝的女人!“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老太太已经走火入魔,一天也见不得刘兰芝出现了。

刘兰芝要被送回娘家了,“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老太太看来确实性情专横,执拗,乖戾。

刘兰芝非常自尊、清醒、刚强,回娘家后,回答母亲说:“儿实无罪过。”她坚守自我的尊严、清白。

当刘兄逼她嫁给太守的儿子时,她已不能再拒绝了,所以说道:“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她之前可以拒绝了母亲让她嫁给县令三公子的要求。而封建道德是必须恪守的,刘兄是家长,一言九鼎,太守家的求婚,这一次,刘兰芝无理由回绝。

刘兰芝与前夫焦仲卿诀别,既痛断肝肠,也果敢利落。“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刘兰芝以死明志,表现了对爱的忠贞。

一场寻常人家的爱情悲剧,却感动了千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忠贞的爱被无辜毁灭,是感动时间长河的根源。

总之,刘兰芝的爱情以及美好的人格被毁灭了,是焦母的病态、蛮横、糊涂的心理,以及封建家长制的权威,封建道德的操控力量造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bzl/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