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东进、南拓、西控、北改”的政策,和“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相继发布,你或许知道成都似乎已不再是原来人们口中那个“一路向南”的城市。

近期在成都召开的产业发展大会,根据城市发展导向和区域功能定位,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在城市全面布局产业功能区,城市产业聚集带正在形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行政权力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真正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依然是经济,而决定经济的,是产业,是这个城市的根基。

在成都产业发展大会上范书记也曾说过:“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成都产业布局

-东进

重点支持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

-南拓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生命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

-中优

重点支持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化创意、现代医疗和都市休闲旅游等产业

-西控

重点支持文化创意、景观农业、休闲运动、康养旅游、绿色食品等产业

-北改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产业

曾经有人这样划分过城市产业链级别:

原材料/能源城市

制造加工城市(初级加工/深度加工)

消费服务型城市

金融城市

以一部苹果手机为例:

加州硅谷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设计

拉美等国提供制造手机需要的原材料,如玻璃、金属

再将各种零部件运到中国郑州组装

运往全球市场销售,最终苹果在纽约上市,实现一个链条的运转。

于是,资源型城市永远处在食物链 端。

将其对应到成都的产业布局,城南拥有金融、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城东拥有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强势实体产业,我们可以看到以城市中部为圆心,城市的重点资源产业正在向城南、城东倾斜。

从中央商务区,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辐射,汇聚了金融城、秦皇寺商务区、天府生物医药等产业区域。

沿驿都大道一路向东辐射,汇聚汽车贸易博览聚集区、天府空港临空产业园、简阳空天产业园等产业园区。

成都产业发展大会上也提出过:要成链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聚集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其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还能产生滚雪球式的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增强集聚体自身竞争力。

同时相关企业的知识碰撞、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更多创新价值发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产业聚集带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无可置疑,成都在南面的高精尖产业带和东面实体产业的聚集效应带动下将被赋予更多的城市竞争力。

将城市产业重点区域标注出来,我们会发现中优的原生动力核心、东进新兴增长核同南拓的高精尖产业核有一处重叠交汇区域,我们称之为城市产业集聚核心点。而板块正覆盖在这个城市产业集聚核心点上。

板块作为成都一个正在崛起的商务板块,其发展潜力可谓巨大,不少人笑称:“板块是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宠儿。”

UP君曾经写过一文,如果将城南向东旋转60°,会出现什么奇迹?看后大家能够发现,城东发展规划竟同已经发展十年的国际城南有着相似之处。而将城南金融城板块向东旋转60°正好与板块重合。

在区域地位上,我们可以说东部板块=南部金融城板块,但是放在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上,板块似乎透露着更多可能性。

-天时

成都格局发生变化,城市资源倾斜,城南、城东齐头并进。

-地利

板块占据“中优”、“东进”、“南拓”的产业集核之处,既有传统的商业中心,又有新兴的商务商业增长极。南可涉及高精尖产业、东可涉及实体产业,中可承接传统商务,没有任何限制。

-人和

板块占据如此一块城市核心发展地,绿地对其整体打造可谓是区域点睛之笔。

绿地中心·定位为集高端商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创意产业中心、品牌购物中心、风情商业中心、星级酒店集群以及高品质居住社区等“七位一体”的高端产业集群。产品涵盖甲级办公、CEO行政办公、五星酒店、天际会所、国际会议中心、商业、公寓等业态。

其中绿地中心建面约平米、约平米和约平米的区域TOP级写字楼——锦峰,还未亮相就已受到了众多企业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btl/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