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旨是:“关于社会的规则是需要去学习和训练的。旁观和分析别人的案例,设身处地去想解决的办法,在别人的故事里获得自己的经验,这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成长方式。”

封面的图是一个在清华大学工作的老先生的手稿。当时说他手稿很漂亮,爷爷很高兴,答应可以分享。觉得的他的手稿有做科学实验的感觉,比较契合今天的主题,就拿来用了。

今天的话题比较庞大,先喝杯茶再慢慢道来:

:“追星”的正面价值以及当今明星的生态变革

从命名学的角度考虑,“星”是一种闪耀的存在,它高高在上,指示你方向,也带给你无限遐想和可能。我小的时候听过两个正面追星的例子。一个是朋友的父亲听说苏有朋是台湾高考第四名,立刻对追星的女儿说:“你追星就应该追这种明星。人家从来没有耽误好好学习。”于是她把藏在抽屉里的画报光明正大地挂满房间。还有一个是李玟的粉丝,为了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偶像一路发奋读到博士——其实后面见识增加看到更多类似的例子,可能更夸张更超乎自己的想象。比如看春秋时候的历史,看到许多人追随孔子、墨子把自己追成一代宗师的;翻开《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看到很多追学术明星把自己追成一代大家;看《中国古代的中医》看到很多追着医学明星把自己追成一代名医……以上是为“追星”这个词正名。“追星”的关键在于选择谁,以及如何追。如果愿意,我们就可以取得正面的结果。

但今天要把范围放窄,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关心公众人物甚至娱乐圈的事?为什么要关心那些人的从业经历,而不仅仅是关心作品?

如果倒回去几十年,我并不主张大家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btl/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