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孔雀东南飞,细思背后的人伦悲剧和
#历史开讲#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会逐渐发现,很多以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总结,其实是有时代局限的。比如说,在旧时代旧制度背景下发生的悲剧,过去通常都会归因于时代和制度。然而,当脱离了那个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常常会发现,依然有类似的悲剧发生。时代会变,制度会变,唯有人性不变,所以多数悲剧的原因还是人性黑暗引发,时代和制度只是会影响其严重程度而已。比如《孔雀东南飞》就是这样。 中学就学过的《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我们在语文课上总结的中心思想是,该诗反映了封建礼教压迫婚姻自由。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单纯。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建安年间,正是三国争霸风云迭起的时候,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始于曹操迁都于许的公元年,终于曹丕建魏代汉的公元年,也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个历史时代。而庐江府,在建安时期是曹操和孙权等军阀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发生过多场惨烈战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血与火的敏感地区,居然流传下来这样一个缠绵哀婉的爱情故事,与那个惊涛骇浪的时代主旋律格格不入。 根据历史学者马伯庸的考证,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发生在公元年,即曹操和袁绍在北中国展开官渡之战的那一年。刘兰芝自述“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焦仲卿对母亲说“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那么刘兰芝投水自尽是在她二十岁左右,焦仲卿应该与她年龄相仿。所以刘兰芝和焦仲卿大概生于公元年左右,和诸葛亮、孙权年龄差不多。公元年,张角黄巾起义的时候,他们应该还是学步孩童。 好在庐江遇到一个好太守陆康(就是陆逊的叔祖),平定了庐江郡内的大小盗匪,又改善了民生。陆康为官十年,为庐江百姓带来了长期和平而温饱的生活。 公元年,袁术要攻打徐州刘备,向陆康索要三万斛军粮。陆康不愿给庐江百姓增加负担,也看不起袁术,就拒绝了他的要求。袁术大怒,派刚刚来投的孙策带兵攻打陆康,并且许诺如果孙策能拿下庐江郡,就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勇将孙策历经数月,终于破城,陆康死后,袁术却没有按照当初的承诺把庐江郡奖励给孙策,而是安排他的亲信刘勋担任了庐江太守。此时刘兰芝正在学弹箜篌。刘勋做了四年的庐江太守,这段日子相对比较安定,刘兰芝和焦仲卿在此期间成婚,具体时间应该是公元年左右。安定的生活成全了他们的恋情发展。 豪杰要生于乱世才能成为豪杰,而情种无论生于何时何地,都是情种。 诗的开头比兴之后,就是女主简历: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能织素和裁衣是旧时女性必备的生存技能。会弹箜篌,代表了刘兰芝的才艺和取悦丈夫的技能。读诗书表明了她有文化,知书达理。 在古代,能这样下力气把女儿培养得如此多才多艺,绝对是家底丰厚的人家所为。更何况是烽火连天的时代,能平安地把女儿养大,还让她受到当时的高等教育,说明了刘兰芝娘家的社会地位以及父母对这个女儿的看重。 然而这样一个“富养”的大家闺秀,只嫁了个庐江府小吏。很可能是双方的父亲原本有交情,所以预先定亲,可惜焦父早早去世,焦家才家道中落,但是刘家也没有嫌贫爱富地悔婚,而是把精心培养的优秀女儿,如约嫁到了焦家。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刘兰芝与焦仲卿感情很好,但是战乱时期,为官的焦仲卿公务繁忙,经常不回家,刘兰芝更多时间是与婆婆相处。 看名字,焦家应该是有过三个孩子,但是长子早夭,所以老二仲卿成了独子。战乱年代,男人长寿的不多,焦母丧夫失子且家道中落,心态难免崩溃扭曲。她安排刘兰芝织布来赚钱持家,当然,在那个时代,女人织布也是本分。曹操临死还安排成群妻妾们勤习女工以自给呢,所以焦母让儿媳织素也不算苛待。 只是她对儿媳要求很高,鸡鸣开始工作,晚上还要加班,搞得娇生惯养的刘兰芝很难受,但是也坚持做到了三日断五匹的业绩。然而婆婆还是故意嫌她干活太慢,在精神上对她PUA,这就令她忍无可忍了。而经常不在家的丈夫也无法保护和安慰她,所以她赌气说“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同时,聪明的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君家妇难为。任何女人,再好的女人,都很难满足焦母的要求。 其实刘兰芝先说的不满是丈夫总不在家,自己守空房。比起婆婆刁难,这才是她更大的抱怨。毕竟俩人有感情基础,如果焦仲卿能经常在家,帮她给婆婆说好话,也许日子还能忍下去。可惜焦老二是个直男,遇到这种情况不知该马上安慰妻子,而是直接跑去跟老妈讲道理。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这番话的前一半是讲自己条件一般,能与刘兰芝结发已经感到很幸福,誓同生死。其实这话要是直接对老婆说,那才是说对了地方,小刘心里一定很觉安慰,可能也不那么着急催他去“白公姥”了。但是焦仲卿这话居然说给了自己的亲妈,任何一个亲妈都没有兴趣了解儿子对某个女人的痴情厚爱,但她们大多有一种错觉就是,自家孩子天下第一,哪怕娶个天仙也没啥配不上的。所以焦仲卿自我评判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就直接戳了母亲的肺管子。 她先是批判说“何乃太区区!”完全否定了儿子的判断,然后抱怨说: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后世人每每将宋朝诗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与《孔雀东南风》相对比,认为情况类似。其实二者差异很大。 陆游的母亲是唐琬的亲姑妈,所以她并不会像焦母仇恨刘兰芝那样虐待唐琬。其次,陆游母亲逼迫陆游休妻,主要还是因为看到这小两口每天只知道腻在一起谈情说爱,怕耽误了陆游追求事业前程。而焦仲卿并没有因为刘兰芝而耽误工作,事实上,即便是刘兰芝被焦母赶回娘家了,他依然计划“吾今且报府”,“吾今且赴府”,在他眼里,绝不能因为家事耽误了工作。陆游如果对功名事业有这样的勤奋,他母亲也不会逼他休妻了。 陆游母亲逼迫陆游休掉唐琬,也是因为子嗣考虑,俩人天天腻在一起两年,也没生个一男半女,还耽误了儿子考科举。事实证明这个判断也没有错,唐琬后来改嫁赵士程之后,也没有孩子,可能确实有不孕症。 而刘兰芝虽然嫁到焦家两三年,却因为丈夫公务繁忙而经常独守空房,而且日夜操劳身体疲惫,又受到婆婆指责而精神紧张,所以没有孩子也属于正常。事实上,焦母也从未在这方面指责她,她对儿媳唯一不满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而刘兰芝显然也偷听到了这句话,所以跟丈夫辩白说: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所以说,“举动自专”大概率是焦母能找到的最严重的罪名了,事实上,这种自专程度的深浅以及可容忍与否,也是完全由焦母说了算的。 焦母究竟为什么厌恶儿媳呢?就是因为儿媳太美好,儿子太爱她。 焦母早年丧夫,她把全部感情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俗语说,寡妇熬儿。守寡且好强的母亲往往对儿子有着极高的期望,海瑞,傅雷等自幼丧父的名人在小时候都遭受过寡妇虎妈的严苛课子。很可能焦家兄弟也是如此,大哥孟卿不堪重负而早夭,仲卿便成为母亲生命中唯一的男人,于是,焦母有了恋子情结。 恋子情结,心理学上称为伊俄卡斯忒(Jocast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yzz/9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窗台怎么装饰好看不如这样做,让每一扇窗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