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引擎计划#

近年来,「单一藏家专场」在古玩拍卖界叫好叫座,个中原因有二。一丶来源方面予人十足信心;二丶让大家学习追随前人名家的眼光品味,于收藏修养上更上一层楼。

本季香港春拍,邦瀚斯策划了「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国艺术珍品」重磅专场,带来大腕级人物高福全的逾百件藏珍,是数十年来首次释出市场,极为难得,如今将于5月29日隆重举槌。

其中领衔者,为两件乾隆御窑的万寿主题方瓶,不但精雕细琢,华贵大器,更为传世孤例,全球皆无相同例子可比,名副其实是天下无双。

乘此机会,值点网专访了沈恩文(SamShum,中国古董艺术部高级董事)及虞咏芝(GigiYu,中国古董艺术部主管),让这两位专拍幕后功臣亲自导航,带大家走进清代盛世的宫廷艺术世界。

沈恩文SamShum︱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部高级董事

本季香港邦瀚斯春拍,我们很荣幸能为大家呈献十分精彩的单一藏家专拍。

这位收藏大家是高福全先生(-),为香港知名企业家及银行家,是港澳着名实业家兼慈善家高可宁先生(-)第七子。他收藏的器物年代跨度极广,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达民初洪宪时期,品类繁多,瓷,料,玉,漆,铜,竹器等,无一或缺。

我们将分两部份推出高先生的雅蓄,今次首部份有多件,骨干大部份早于至年代经香港及国际拍卖行投得,包括维多利亚,榄勿及苏富比等等。高先生取堂号「小雅之堂」,是突显对清人郑板桥名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之精神认同,也反映出他低调谦让之处世之道。

高先生从未出售过他的藏珍,意味着这批中国古董,是近50年来首次释出市场,乃非常新鲜且难得之佳器。

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

金彩阳文

「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高度:30.2cm估价:HK$6,,-10,,

第一件为大家介绍的重器,是我面前的乾隆百寿尊。

它仿照古代玉琮为器形,外壁每面四行丶每行六个寿字,四面加起来有九十六个寿字。此外,肩部每面又各有一个团寿字,所以总共是整整一百个寿字。

与此同时,尊身以松绿釉为地,密布齐整的卍字浮雕,与百寿尊结合在一起,更带有万寿的吉祥寓意,殊为难得。

有一点值得留意,就是尊身上面的一百个寿字,每个写法丶结构丶设计都是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个是重复的,足见匠心巧思。

这件乾隆御窑瓷器,釉色配搭对比高雅,浮雕寿字和卍字立体感重,加上金彩保存得非常好,视觉上予人华丽大器之感。

如此珍贵的宫廷艺术品,加上贺寿主题纹饰,应为乾隆帝本人丶或太后丶皇后万寿节之贺寿礼物。

本器上一次展露人前,已经是年代拍卖之时。可兹对比参考的例子有二,一为台北故宫馆藏的圆筒形仿雕漆百寿瓶,另一为约十年前在香港拍卖的青釉浮雕百寿瓶。

至于一模一样的器物,各地公私收藏皆未有所见,所以很大可能是举世无双的孤品。

清乾隆仿雕漆百寿瓶︱台北故宫

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

年,香港苏富比,HK$8,万成交

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

金彩阳文

「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高度:26.7cm

估价:HK$3,,-5,,

接下来同样是乾隆时期的贺寿作品,珍罕矜贵,惟呈现的艺术方式就有所不同。

首先它是八方瓶的造型,辅以浮雕贴花的工艺装饰。瓶身以松绿釉为地,颈丶肩丶腹丶胫部均作开光处理,开光入面以白色为地,再用矾红绘画复杂图纹。

仔细鉴赏,可以看到开光里头,上方有卍字,中间则有写法较为抽象的寿字,所以结合起来也是万寿寓意。

凭此估计,这件华贵的八方瓶,和上述的万寿尊一样,很大机会是万寿节时上贡的礼物。

本器于年代成为「小雅之堂」雅蓄,直到现在才经由邦瀚斯再度释出市场。

根据已知记录,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拍场,我们同样未有发现相同器物,意味它应该亦是独一无二的传世孤例。

清雍正釉里红摇铃式夔龙抦把壶

青花「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高度:14.5cm估价:HK$1,,-2,,

古玩收藏讲求「真精稀」,而小雅之堂正是个中典范。第三件登场的雍正朝官窑器,亦是世上无相同近例可寻的珍品。

器形本身相当独特,接近于摇铃尊,亦可称为直颈瓶。最特出之处在于夔龙造型手柄,在雍正乃至乾隆朝都极为罕见。龙头玲珑浮凸,龙爪张驰有力,龙尾线条优雅自然,整体造型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翻查资料,如此巧夺天工的夔龙手柄,有类近例子见于明代宣德的青花执壶,可能正是雍正帝追摹前朝艺术的成果。

器身通体所施之釉里红,呈色均匀莹润。至于器底青花所书,则为标准典型的「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圈款。

明宣德青花龙凤执壶

耿宝昌着《明清瓷器鉴定》页45,图73

清雍正仿钧窑玫瑰紫釉尊

「大清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高度:16cm

估价:HK$1,,-2,,

清三代盛世的御窑瓷器之中,雍正一朝以品味高雅脱俗见称。这两件散发赵宋古韵的花器,正是体现帝心所喜的单色釉美学。

两器俱是渣斗式花插,造型上是追仿古代青铜器;釉色上一紫一蓝截然不同,其实都是仿摹名列宋朝五大名窑-钧窑之美。

同类的清朝仿钧釉器,举如乾隆时期的,釉面多数带有流淌感觉,或是局部艳红如火焰之状。「小雅之堂」这件,则呈淡雅均匀的葡萄紫色,相对上与宋代钧红釉色更为接近。此外,器身线条转折之处,颜色又会变得较为偏向白色。

上述这两个特徵,都很能够突显雍正帝的审美标准。

虞咏芝GigiYu︱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部主管

清雍正炉钧釉仿古尊

「大清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高度:17.5cm估价:HK$2,,-3,,

清帝慕古,为仿宋代钧窑之效,传奇督陶官唐英于雍正七年,派人前往河南调查钧窑釉料的配方,炉钧釉应运而生。

这种釉色为何称为炉钧?「钧」,代表追仿宋代钧窑;「炉」,则指出它是在炉中以低温烧制而成,故称炉钧。

常见的炉钧器物,呈色多是均匀如一,而其实这种釉色以变化灵动为上乘。「小雅之堂」这件正是一例,外壁颈部条状纹理有垂流动感,至腹部则自然转变成斑点状,带着孔雀毛釉般的感觉。

再看内璧,口沿一圈烧制出相当深邃的紫色,顺势而下亦变化成孔雀毛釉效果。与此同时,炉钧多为梅瓶一类的造型,如本器般的渣斗则甚为鲜见。

可以肯定的说,本器在芸芸炉钧釉器当中,是别具魅力且难得一见的代表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xr/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