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飘着几朵云彩,渐明渐暗,气压由低而高,似乎有下大雨的预兆。

我随程开甲院士寻根小组从古徽州顺道来到了景德镇古窑址考察调研,当地相关文化文史委领导热心地接待了我们,并陪同我们考察了陶阳里御窑遗址及红叶陶瓷,半天的行程既紧张又劳累,还不时地满脸出汗,却还是让人充满新奇与期盼。

来到现场,对于这种满身沾满江南烟雨气息之地,干净、绿色,国人大多是喜爱的,现在旅游的人群中浮躁的占多数,似乎很多人来到景区旅游,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不是走走看看,便是饱饱口福与眼福,或都宁愿把自己置身于这烟雾的景色里一同缥缈起来,让自己一时脱离纷繁复杂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放飞身体、净化心灵,每到一处,往往逗留几天,来去匆匆,没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

我想,假如真能静下心来去面对景德镇当代御窑能做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那么,景德镇瓷器如此辉煌发展的历史性过程,那么,一定会让你有一个直观与微观的回顾,那些知识点,一定会让你在心灵上受到较大的触动与震撼!

景德镇,千年以前,它因瓷器而闻名,一个“china”在世界上成就了中国,而中国又成就了瓷都——景德镇。这千年的风情流传至今,仍未蜕变几许,就像前世的心思化成了今生的胎记。

要说景德镇,今天不得不说青花瓷。

当你听一曲委婉的“青花梦”,那歌调,那歌词,依旧吟唱着千年的情事,那一阕悠扬的古音,依旧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窑烧的火焰里,用烈火的煅烧,牵引着千年的秘密,燃烧出多少青丝的华彩,在素色的胚胎里,用清素的色彩,勾勒了古色的香气,绘出水墨丹青的留白。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委婉曲折又狭小的古窑址文化街上,川流不息的各色人群,分别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或意境来到此地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古窑址真像看一个前尘的旧梦!这青花瓷带着盛唐的高雅;携着宋代的飘逸;穿越明清的繁华;随着工匠的双手,把一个朝代的缩影融进了这青花瓷中,烧窑里的烈火把一个朝代固定了千百年间,用绝代风姿书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从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画坊或上秞、烧油、彩绘、再进行艺术加工,真是精妙绝伦,中间却有72道工序,每道工序极其考验师傅的工艺水平,如师傅手艺不高超,工艺不严谨,次品率自然会增多,这会直接青花瓷品牌效应与经济效益。

而这青花瓷瓶犹如瓷器里的青衣,它,淡雅如兰,富蕴清香,就如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散发出永恒的魅力;它,清雅,但不清寒,而且心性沉静,有那么一点孤傲,有那么一点落寞,又似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刻,赏这件青花,看那如梦的情事,带着江南的风韵,在一声声的细语中,在一次次的凝眸中,随着青丝的华彩,在釉色的渲染中,勾勒出水墨的留白,打开了华年的相思。看那鬓上的牡丹,带着仕女的妩媚,在一次次的回眸中,在一段段的霓裳中,随着前朝的飘逸,在青花的韵味中,如含苞的荷花嫣然一笑,展开你初妆的美丽。而这一件细腻,优雅的青花瓷,总会让我们,想起那水做的江南,想起了那一湾拱桥,想起了那烟雨蒙蒙的古城街市,于是在桥头上就多了一位身着白底浅蓝花旗袍的美丽女子,那可是青花瓷幻化的女子,优雅、素洁、含蓄、不张扬的美尽在那一瞬间。

青花,在岁月中,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在风尘里,携来元明的底蕴高雅,随着一曲悠扬的古调,在瓶底上落笔的,款款深情中,带着天青色的烟雨,打湿记忆的年轮,用青花的颜色,诱发七彩的情愫,沿着江南的风情,伴着如诗的月色,在素色的胚胎上刻一段缠绵的心事。此刻,我带着多情的爱意,走进你,那入静出神的画卷;带着无限的眷恋,走近你,那青丝飘逸的釉彩,在古朴的清幽中,在悠长的静谧里,与你相约在,烟雨濛濛的江南里,与你相见,在犹如泼墨的山水里,读你水袖轻摆的姿态,读你天青色般的缠绵,在那三生三世的情意里,用釉色渲染,那浓情的前世今生,在如梦如烟的风景中,听青花吟唱,那爱恋的素心情事。而你的绝代风姿,早已把我的目光深深地锁定,让我随着你典雅的韵味,不由自主地浸在这传世的青花瓷中,看你自顾自美丽。

古窑的神火通明千年仍不息,江南的烟雨隐约着飘逸。沉韵的伏笔,染刻了传奇,前世心思化今生的胎记。我在景德镇、我在当代御窑等你,等你千年的归期……如期归来,心却还在御窑古街,景德镇,但愿再次与你相会,真心感谢同行珠山区相关领导的真情陪伴,热情款待!

作者:周建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tl/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