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丽江十多处庙堂里的明代壁画,总称丽江壁画.由于白沙的壁画最集中,也保存得最好,所以人们也常把白沙壁画作为丽江壁画的代表.丽江壁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人物造型生动,个性突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并与云水花木山石等巧妙结合,以其较高的文物价值,被选入《中国绘画史》和《中国寺观壁画》白沙的琉璃殿和大宝积宫也因为保存有珍贵精美的壁画而先后于年和年成为云南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殿建于明洪武年间,据说因殿中原来塑有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而得名.其建筑手法古朴独特,上沿的斗拱七彩三跳,其三幅云的用法十分独特,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评价说:就今日已知资料,国内建筑以三幅云代瓜拱者,仅见于北平明长陵之屏门.其以斜三幅云承托外拽枋,无有早于此殿者,有较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大宝积宫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年,据说因曾供奉《大宝积经》而得名,它比琉璃殿晩建近二百年,因此建筑比琉璃殿要精细些。多种画凤合一.由于壁画是在二百多年里由众多画师陆续完成的,所以在绘画方面,既有中原传统技法的重写意和线条流畅的画风,又有藏族画的重彩浓墨、对比强烈的画风,还有白族工笔画的刻画细腻、色彩明快的画风.由于更多地使用矿物颜料,并采用了描金、沥金、贴金等手法,使壁画历经五、六百年仍不褪色,保存较好.此外,白沙壁画虽晚在明末才完成,但因古代的丽江偏居隅,新信息传入滞后,仍能看出人物丰腴的唐代画凤,所以有人形容白沙壁画是明画唐凤。宗教题材和地方风物合一.在白沙壁画中,画师们大胆地采用写实手法,在宗教题材中糅进世俗生活.大宝积宫《莲花生图》中的百工之神,《观音普门品图》中的差役、百姓和山石风物等等,都有着丽江特色的生活气息.这也反映了宗教来源于民间,反映了以木氏土司为代表的纳西族对宗教文化兼容并蓄、信而不笃的民族特征.现将大宝积宫内的三铺壁画和藻井画按惯常的说法作简单介绍南壁的《孔雀明王海会图》,纵高厘米,横宽厘米,共绘有个神佛。正中孔雀明王,三面八臂,朱衣金身,趺坐莲台上悬宝盖,佛光环绕,座下绘有孔雀两側还有民间称为风调雨顺的四大金刚.宝盖两边是道教的十二曜和二十八宿,明王两侧是已修得正果的八仙女、沙弥、武将、帝君等,壁画的左下角和右下角还绘有不少兽首人身的道教战神.该图表现的是孔雀明王的海会(讲经说法的聚会)即将开始,各路神佛飘然而来的情景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是一种人为宗教,等级森严.佛教认为已修得正果的,还可以根据法力的差异分为自觉、自觉和觉他、觉行圆满三种,相应的等级是罗汉、菩萨和佛.从菩萨级别开始,由于已实现自觉和觉他,佛法广大,所以有佛光环绕,还可以享受上悬宝盖的礼遇.孔雀明王座下所绘的孔雀,可能是源于佛经故事《孔雀王》,说的是孔雀王用圣水遍医芸芸众生千疾百病的故事。孔雀明王左侧画的是八仙女.按我国的传统说法,仙女一是七个,叫七仙女,这里却画了八个.对此,丽江流传着两个传说说画师马啸仙在丽日久,十分想念女儿,于是把女儿画了上去又一说是木氏土司有一公主美若天仙,画师们就把她画了上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tl/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