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 部叙事长诗,它通过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的罪恶,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无独有偶,年9月3日至8日,民国《中央日报》“泱泱”副刊连载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春梦词》,凡二千八百言,较《孔》诗长一千余言,诗中叙述吴女士文如的婚姻悲剧,评论者誉为千古仅见之长篇巨制,《孔雀东南飞》不能专美于前,而且,《春梦词》的悲剧爱情故事是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

《春梦词》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发生在邳州石匣村

《春梦词》作者庄端甫(-),字正吾,号心斋,邳县(今邳州)占城镇石匣村人。早年肄业于徐州国学专门学校,年任职于徐州图书馆,兼任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农民生活学校教员。诗中主人公吴文如女士,确有其人,故事就发生在石匣村。其事真,其情挚,哀楚动人。

吴文如女士,同邑大王庄人,石匣村庄世英的未婚妻。大王庄位于石匣村北,相距十余里,今属邳州八义集镇。文如自幼聪慧,形貌美丽,年十八归夫家为养妻。“青青陌上柳,灼灼桃李花,春风解人意,送妾入君家。”“上堂拜阿母,下堂拜阿爷,出入不见君,乃在天之涯。”“君”(未婚夫)哪里去了呢?两年前,世英因为家贫,16岁只身走太原,投靠姐夫王某,在那里谋得一个差事。

年7月卢沟桥事变,同年11月太原失守,姐夫王某潜逃回家,而世英仍漂泊在外。次年5月,徐州地区相继沦陷,日寇到处烧杀抢掠,驻八义集车站的日军小分队,时常侵扰到石匣村。旧时已定婚女子,十五而笄(结发上簪),二十而嫁,文如此时年满二十,应由养妻而成婚;时值外患,未婚夫却不见踪影,她心焦如焚,以致精神恍惚,日出踉跄离家,日落踽踽归来,每日不知身在何处。公婆自以为垂暮之年,死不足惜,每日固守家门,听任文如来去,空存怜悯之心,而无佐助之力。

不久,又土匪蜂起,假借“抗日”之名,肆意妄为。年7月某日,石匣圩被土匪攻陷,匪徒大肆掳掠,良家妇女被奸辱者无计其数。“匪徒至吾家,见妾心剧喜,众目集一身,言笑渐不轨。诚恐一失足,将遗终身悔。”聪明机智的文如,“比邻日避匿,昼夜数迁徙”,才得幸免于辱。8月中旬,匪徒虽然离去,而公婆心有余悸,“阿翁(公)语阿姑(婆):与若(你)斟酌之,儿久无消息,死生未可知。念此女如花,不知属阿谁,及今不遣去,将随秋草萎。刺刺久不休,阿姑意亦移:彼乃小家女,徒留无所施,我试亲与言,动之以危辞。”“明日拜阿姑,阿姑笑开口:往者患难间,汝身几蒙垢,人事常反覆,每恐终汝负。汝年正青春,汝貌如琼玖(美玉),我儿久无信,空房独难守。何如早归去,不患无匹偶。”

公婆商定,要将未成婚的媳妇遣回娘家。“言言入双耳,痛心何疾首!”旧时礼节,女子被遣回,意味着被丈夫休弃。文如痛哭流涕,说什么也不肯依从,无奈公婆主意已定,不得已暂回娘家。“鹍鸡四处啼,涕泣辞二老,阿翁默无语,阿姑难为道。出门不忍行,寒雾迷昏晓。忆昔初来时,百花开正好,今日被遣归,凄凉秋风早。回首一长叹,泪下沾碧草。”

“行行重行行,母家非远程。”父母见到女儿被遣归,非常生气。“入门上高堂,哽咽不成声。阿父赫然怒,何为自归宁(回娘家)?遍地乱如麻,盗贼仍纵横,妇女几人全,况汝正妙龄。汝家非乐土,此处亦愁城。此行真孟浪(轻率),莫计辱与荣。”大王庄距车站鬼子据点更近,盗贼掳掠也时常而至,父母昼夜提心吊胆。为女儿长远打算,他们自然想到另择门户许配人家。

“时有东家媪,来作冰上人。说有贾家子,累世为清门(书香门第),少年多令才,性情复温文。阿父大欢喜,再三致殷勤。阿母与女言,汝意欲何云?此事获成就,足以荣汝身。”文如含泪答:“儿前早有誓,此言不忍闻。”这是年春天的事,冰上人(媒人)来为贾氏少年提亲,被文如婉言拒绝。“此去彼又来,其意尤殷勤。云有张家子,容貌寡与伦,行年廿有三,仍与书相亲(道地书生)。彼为第三郎,未曾早订婚,父母爱少子,宛如杯中珍。膏田数百亩,骡马灿成群。问名求淑女,愿结朱与陈(两姓联姻)。”这一回媒人上门提亲,便由不得文如作主了。“阿母谢良媒:彼自误终身,执迷终不悮,老母徒龈龈(争辩)。阿父自外来,闻之顿生嗔:前次汝拒绝,吾心已如焚,今汝复固执,我意诚难伸。私与媒人计,即便订婚姻,老夫自作主,小女勿与论。”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个年代不足为奇,但事情总不能永远瞒着女儿。“张家议迎娶,风雪逼岁暮。阿母向我言:不久当归去(出嫁),家中绮与縠,累累莫知数,持作嫁衣裳,其材粗已具。汝可亲剪裁,汝妹为之助,大小须趁身,长短须合度。汝自斟酌之,慎勿违时趣。汝倘乖余言,或致事有误,汝父性卞急,多恐不汝恕。”

果不其然,性情卞急(急躁)的阿父,便继之以逼迫:“男大自须婚,女大自当嫁。汝夫无音信,庄家不汝迓(迎娶)。老父为汝计,旦夕增嗟讶。内家岂能久,往来等传舍(旅店)。汝意欲云何,妄自高声价。”父命难违,而又不甘心嫁给张家,文如从此以后度日如年,倍受熬煎。“容颜日憔悴,愁绪无可讳。逼迫有阿父,吾将复谁怼!”“嫁期日煎逼,妾心何所翼?”她只好求诸天地,祈盼世英音信突至,命运或有转机。“念旧不能忘,焚香祷天地,翼君千里外,旦夕有书至。”

事情往往有恰如所愿而出人意料者。“宁知理所无,事忽出人意,夫君平安信,刚恰一朝至。中间仅六日,过此莫能逮。悲喜遽交加,仿佛在梦寐。泪下忽如雨,涔涔盈襟袂。”唐诗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自太原的世英家书,穿越重重封锁而突至,距张家择定的吉日只有六天。文如悲喜交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涕泣求其父,速绝张氏婚。”

民国时代毕竟不同于汉朝末年,阿父也有别于《孔雀东南飞》中冷酷无情的家长。“阿父大犹豫,莫知决向背,谓言且勿躁,自当如汝意。惟须待斟酌,讵能同儿戏。张家将迎娶,事事皆完备,今吾忽食言,岂能便了事。况彼门阀高,炎炎盛气势。”“自当如汝意”,出自对女儿的一片爱心;张家的门阀与气势,却让阿父感到惶恐。

在阿父惶恐之际,文如归意已决,归心似箭。“次日天黎明,收拾作归计”,“阿弟为伴行,吾家转瞬至。阿姑笑相迎,阿翁深自愧。邻媪见妾来,握手频挥涕,人人加勖勉,各各为安慰。”一桩迫于战乱而被拆散的婚姻又将重圆,邻里都为之庆幸。

然而,“为时乃未久,母家频传信”,阿父惶恐的事情终于发生。张家不仅“门阀高”,而且与八义集镇的恶霸财主“曹斜子”有密亲,密谋诬告于伪镇公所,深夜将文如父逮捕,严刑拷打,威逼承认婚姻,否则取其首级。“妾初闻此言,当时真股弁(大腿发抖)。阿父为女故,乃遭此罪谴。”“即欲回内家,又恐事多变。坐卧心不宁,往来走亲串,朔风不知寒,皑雪常没骭(小腿骨)。其后赖外家,奔走为之援。”文如外祖高氏在八义集镇也是大家族,依靠外氏高某之力,向曹斜子屈膝求情,“赔偿婚娶费,为数几盈万。阿父得生还,妾幸免遗患。”这一场官司以破产得以了结。

命运总是无情地捉弄弱者。年夏,婆母突染腹疾,呻吟卧床,缠绵数月之久,文如昼夜服侍,恪尽孝道,面无愠色。第二年春天,公公患中风,嗷嗷不能言语,其状更惨,文如侍奉一如婆母病时,“延及十月初,一旦永瞑目。”大难临头,文如不知所措,“囊中无余资,箧内无余粟,荧荧一孤灯,暗暗已残烛,深夜风怒号,与姑相向哭。”靠亲友资助,置备棺木,将公公草草安葬。此后与婆婆相依为命,茹苦含辛,至日寇投降前夕,文如已经二十有八了。

当初,世英离家去太原时,经姐夫王某介绍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青年军官教导团,卒业后任炮兵排长。抗战时期,世英转战于秦晋边陲。年春,抗日战争处于反攻阶段,太原收复,世英随军由韩城而吉县,而介休,某月抵达太原,以战绩升任炮兵营副营长。他从同乡那里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悲怆不已,想到母亲年至古稀,十余年未得奉养,一再寄信让母女前往太原团聚。文如喜不自胜,然值战乱时期,道路梗阻,美梦终未实现。昼思夜想,常于梦寐之中,见丈夫佩印归来,自是惊喜万状,热泪盈眶。《春梦词》再现了梦中的情景:“明月照我床,忧来苦夜长。夫君来入梦,七尺身昂藏(魁梧)。从人四五百,旌旗自飘扬,先后驰驱至,络绎各成行。闾里倾耳目,家门生辉光,顾盼屡颔首,从容上家堂。母子相抱哭,涕泗沾浪浪。妾身在当时,娇羞何可当。”然而好梦不长,“鸡鸣天欲曙,参星横屋梁。夫君果安往,欢会且未遑。”美梦醒来,文如思前想后,“屈指十年间,甘苦妾备尝。归来究何日,前途仍茫茫。”

这就是《春梦词》中详尽叙述的吴文如女士和未婚夫庄世英婚姻爱情悲剧的全部内容。

《春梦词》题材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春梦词》与《孔雀东南飞》同以婚姻爱情悲剧为题材,同为五言叙事诗的长篇巨制,而故事发生的时间相距一千七百多年。焦仲卿与刘兰芝婚姻悲剧发生于汉朝末年,“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由诗前小序可知,《孔雀东南飞》是汉末建安时期(公元-年)的民间创作,诗中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善良、勤劳、美丽而有教养的女子,十七岁嫁给仲卿,夫妻爱情笃厚,仲卿的母亲却待兰芝苛虐,尽管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还嫌她织得太少;尽管兰芝“行无偏斜”,焦母还挑剔她,说她“无礼节”,“自专由”。封建社会里,“妇有七去”(休弃曰去),“不顺父母”为 条,所以,不到三年,兰芝就被遣归母家。她和仲卿被迫分离,十分痛苦,但他们仍希望过一些时候能再团圆,分别时立誓互不相负。兰芝回家后十多天,县令与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性情暴如雷”的阿兄以家庭统治者的地位,强迫兰芝应允太守家的婚事。婚期前一天,仲卿和兰芝私下相会,约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娶之夕,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也“自挂东南枝”。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而不衰,在“五四”时期反封建运动中还被用为反对吃人礼教的武器。它告诉世人,封建礼教制度如何摧残年轻一代的幸福,如何激起反抗和斗争。

据考证,焦仲卿妻刘兰芝并非虚构的人物,今安徽省某地确有其原型。《春梦词》正是继承了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形式上也可见出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文如女士的未婚夫世英,即为端甫先生族叔,彼此家门比邻,文如常与端甫言及昔日遭遇及今日愁苦之状,泪水涔涔而下。端甫先生“悲吴女士文如遇塞运涩(遭遇困厄、时运险恶),能守志不渝,始终如一,较秦罗敷(乐府诗《陌上桑》主人公)、庐江小吏妻,过无不及”,“因本其所述,为《春梦词》一首”。汉末至此千百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化,封建帝制早已被推翻,吃人的封建礼教也无藏身之处,吴文如婚姻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不再是罪恶的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度。

《春梦词》诗题取自唐人诗句“犹是春闺梦里人”,诗句原意是说征人已在前线丧生,妻子却仍在萦思梦想之中。文如未婚夫离乡背井,转战于血与火的抗日战场,出生入死,造成这一婚姻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正是伴随日寇入侵而降临的那场民族灾难。世英年十六,只身闯山西,时值国难当头,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家乡沦陷,音问隔绝,世英生死未卜,加之土匪蜂起,“汝身几蒙垢”,以致文如被遣归。“汝家非乐土,此处亦愁城”,父母不得不为女儿另择门户。张家迎娶的吉期将至,世英家书突然来到,文如喜出望外,有如重睹天日。为了实现与世英重圆之梦,文如父亲付出惨重的皮肉之苦与倾家破产的代价。可是命运的捉弄并未罢休,姑病腹疾达数月之久,翁病中风而竟不起。年太原收复,升任炮兵营副营长的世英一再寄信来家,让母女前往太原团聚,终因战乱而不果行。孤灯空房,十年独守,夫妻欢会,惟有梦中,“翼君频入梦,慰妾九回肠。”醒后仍块然一身,梦中人物,邈焉不可追寻。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文如与世英的婚姻悲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揭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外侮内患、民族灾难临头的岁月中,个人不可能有自由美满的婚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春梦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

长篇叙事诗《春梦词》的艺术成就很高,表现在许多方面。它像《孔雀东南飞》一样,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和其他几个人物。主人公文如聪慧勤劳,孝敬翁姑,忠于爱情,与命运抗争坚定不屈,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妇女形象。入门为养妻时,“上堂拜阿母,下堂拜阿爷”;夫君远在千里之外,“月月寄家书,念念翁与姑”,文如也“作书报夫君”,“翁姑当奉养,患难相依於”,深明为妇之道。“夜则勤纺绩,昼则事田亩,黄昏慎门户,清晨执箕帚”,任劳任怨,以劳动所得赡养翁姑。病床前侍奉阿姑,“药饵妾先尝,夜夜起频数”。阿翁病故,家贫如洗,以求助亲友而尽生养死葬之责。被遣归时,父母为之另择门户,文如向父母表白:“儿早有盟誓,富贵非所愿,此心昭日星。男儿重信义,女子贵坚贞。为儿谋改字(另许配人家),海枯黄河清。”铮铮誓言,一往情深。张家择定的婚期逼近,文如再次表白:“一死宁所愿,张家非吾志。”一旦夫君信至,便迫不及待,“次日天黎明,收拾作归计”,惟恐“事久必生变”,可见爱情笃厚,坚贞不渝。文如与命运抗争,诗中虽无惊天地、死别离的悲壮情节,然而作为一个寻常的弱女子所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比如,在匪徒肆意横行,“妇女几人全”的情况下,她“昼夜数迁徙”,“饮食常俱废,惴惴茅屋里”,终得保全自己而免于被辱。张家因退婚而寻衅,阿父身陷囹圄,“榜笞无完肤”,她“往来走亲串”,奔走求助,终使“阿父得生还,妾身免遗患”。不向命运低头,不束手待毙,表现其性格坚强的一面。其他几个人物,比如翁姑,比如父母,虽然用笔不多,也都个性鲜明。其实他们都是很爱文如女士的,无论作为女儿或媳妇,文如都无可挑剔,只是为时势所逼迫,各自扮演了那个时代的公婆与父母应有的角色,全然有别于兰芝所处的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度下,专横的焦母和势利贪婪的兄长。

除了人物形象,《春梦词》故事情节曲折,艺术构思巧妙,颇有戏剧性,使之成为感人至深的 诗作。全诗紧扣文如与世英的婚姻爱情,尤其文如历经磨难而坚贞不渝的主题,展开丰富而曲折的情节。长诗开篇,按照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从文如入门为养妻着笔,“出入不见君,乃在天之涯”,设下悬念,然后娓娓叙述,引人入胜。宛平寇起,时势突变,国家民族陷入一场空前的劫难,在苏北大地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寻常百姓人家的婚姻悲剧也随之降临。遣归,求婚,纳聘,迎娶,情节一波一折。夫君家书突至,围绕退婚,将情节的发展推至高潮。终篇以“夫君来入梦”作结,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梦中幻境的生动描写,既回应诗题,又抒发了主人公对于婚姻爱情理想境界的追求。曲曲折折的情节,通过对话的场面一一表现出来,因而大大加强了长诗的戏剧性。

语言的朴素通畅和叙事上的浓厚的抒情笔调以及民歌铺张手法的运用,都使长诗增色不少。乐府诗“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春梦词》的语言正具有这样的特点。而又不限于此,诗中人物的语言个性化,声情毕肖,对话符合各自的身份,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铺张排比的描写也是乐府叙事民歌的特色之一,《春梦词》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比如描写媒人为张家求婚后送聘礼:“媒人去复返,驻马下雕鞍。左手执钗环,右手奉罗纨。钗环自成双,灿灿流苏丹。紫罗二十尺,上绣凤与鸾。红纨三丈余,鸳鸯共盘桓。阿弟不胜喜,阿妹不胜欢。邻女踉跄至,更番互传看。件件皆罕见,文如不忍看。种种世稀有,文如独长叹。”这种强烈的渲染越发显出文如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和对于世英终始如一的爱情。

总之,长诗《春梦词》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它无疑是民国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的杰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tl/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