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墙东门外,

有条“ ”的炮房街。

大家多是被猎奇的街名吸引,

在街口路牌拍张照了事,

但你或许不知,

这座隐入世俗的唐朝皇家寺院——罔极寺。

罔极寺

欲报以德,昊天罔极

一位生于西安定居于广州,

颇具人文气质的西安民谣歌手蒋明,

曾将他的专辑命名为《罔极寺》,

他在这座寺庙中度过了美好童年。

专辑虽不算大红大紫,

但在圈内颇受好评,

据说常有粉丝去拜访罔极寺。

罔极寺旁曾有所幼儿园,

是那些孩子们童年的一部分,

那时候大人总是吓唬小孩,

再捣蛋就把你送去寺庙,

吓的小朋友再也不敢捣乱。

罔极寺是座尼姑庵,

寺里仅有二十余名比丘尼(女僧人)常住,

虽在城门外的黄金地段,

但身处小巷闹中取静,

平日里寂静清幽,

一天不过十来名香客罢了。

罔极寺是太平公主为母亲武则天祈愿而建,

寺名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一句,

说父母的养育之情如天一般大,

怎么能轻易报答完呢,

用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民国十四年(),

经当时的陕西佛教协会决定,

罔极寺被改为尼姑庵,

用以安置尼僧。

这座落魄的小庙挤在都市中,

渐渐被周边高楼大厦蚕食,

站在寺中向外望去,

满目皆是钢筋水泥高楼林立,

罔极寺倒像是与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近两年得到一些资金资助,

寺里盖起了新楼,

内部也逐渐扩大起来,

再次焕发生机~

这天中午阳光正好,

师傅们大抵是去吃饭了,

前院里安安静静,

整座庭院都属于自己。

阳光洒落在竹叶上,

随风摇晃波光粼粼,

纤细的叶片格外惹人怜惜。

前面香客插下的香还在燃烧着,

缕缕青烟笼罩在眼前,

模糊了视线,

只得驻足等待眼前青烟散去。

常亮的火苗随风晃动,

等待后来者借它点香。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这句唐诗用以形容罔极寺,

不能更合适。

院内种着清秀婉约的竹林,

每走几步以为到头时,

却又瞧见那片郁郁葱葱。

墙壁上刻着些佛教警语,

诸如远离烦恼垢,增长菩提心。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

罔极寺没有门票,

大抵是为了营生,

这里挂上了祈愿牌,

一个个美好的心愿写在木牌上,

每日每月在僧人的诵经下熏陶。

所谓心诚则灵,

若是有足够坚决的意志为之努力,

愿望一定是可以实现的吧。

庙里提供佛教相关书籍,

供信徒结缘学习。

这些书是免费借阅的,

但若是不需要了,

一定记得还回寺庙,

可不敢随便丢放。

后院张贴着一份捐款名单,

在这些好心人的资助下,

罔极寺得以修整维护。

意外发现这里正在招聘,

要求不大苛刻,

若是有兴趣可以来看看。

在寺庙里工作,

想必可以让内心更加宁静~

有位上香的阿姨带了两只小狗,

阿姨进殿叩拜时,

小狗乖乖卧在门外等候,

仿佛也懂得尊重宗教。

出寺庙大门时门槛太高,

两个小家伙跳不过去,

一筹莫展的原地转圈圈,

可爱极了~

今贪欲如乌毒林,

勇如孔雀能调解,

懦如乌鸦命葬送,

自私焉能调此毒?

——修心利刃轮

孔雀被如来佛祖册封为大明王菩萨,

有“佛母”的称号。

佛教经文讲孔雀能够食毒,食毒后自己没有任何损害,反而会令自身羽毛更加绚丽。也说人们的贪欲或贪爱就像毒树一样,如孔雀一般断除我执、时时观察相续的菩萨勇士,能够断除各种贪欲,就像孔雀能够给自己解毒一样。

逛过这么多寺庙,

次见到在后院养孔雀的,

十来只孔雀公母皆有,

总是热热闹闹打作一团。

这天30多度高温难耐,

孔雀们懒洋洋的瘫着午睡,

绮丽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有只孔雀怕是热的受不了了,

居然站在水盆里洗脚降温~

自踏进寺庙后,

总不间断的从头顶听见禽类叫声,

却找不到发出的地方。

参观完往出走时,

无意中瞅了眼房檐,

顿时惊了~

这位孔雀端端立在房檐边,

优雅的像是装饰物,

听僧人说它出来玩了好几天了,

一直不愿回笼子里。

寺庙里的孔雀生活真是闲适自在,

不由得心生羡慕啊。

罔极寺外常年围着几位乞讨者,

见人来就会过去要钱。

正午时分不知是避阳还是吃饭,

全部不见了踪影,

只剩放在门口的“装备”证明他们的存在。

好好放松心情再次走出罔极寺。

炮房街里车来车往一切如常,

一派市井气息。

狭窄的平凡巷子里,

不知道藏了多少如蒋明《罔极寺》这般回忆呢...

总是在走过无数次的街道中,

于习以为常中寻觅趣味。

也许你在东关出生长大,

也许你在媒体上听说过炮房街,

也许你是名虔诚的佛教信徒,

或许你只是对西安未知的一切充满好奇。

寻一个静谧温暖的午后,

来罔极寺转转,

或许能给你一些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abdfsz.com/zgnmtl/4203.html